BIO上線 Binance Launchpool,一文全面梳理生態潛力標的
12 月23 日,Binance 宣布Binance Launchpool 將上線第63 個項目BIO Protocol (BIO),並將於2025 年1 月3 日開放BIO/USDT、BIO/BNB 等交易對。根據Binance 公告,BIO Protocol 創世代幣供應總量為3,320,000,000 枚,Binance 上幣時現貨初始流通量為1,296,529,168 枚,約佔創世代幣供應總量39.05%。其中,56% 的BIO 代幣將分配至生態系統及社區、25.4% 分配至早期貢獻者、18.6% 分配至早期支持者。
自Binance Labs 宣布投資BIO Protocol 以來,DeSci 市場再次重燃,VITA、GROW、RSC 等相關概念代幣都大幅上漲。而在Binance Launchpool 消息傳出後,近期較火的生態meme 幣也迅速上漲,RIF 短時漲超40%,URO 短時漲超35%,DRUGS 則短時漲超150%。除此之外,諸如VITA、RSC 等「老牌」DeSci 也開始有了市場反應。
Screenshot在本文中,BlockBeats 全面梳理了當前BIO 生態以及DeSci 概念相關的潛力標的,從DAO 到NFT 再到meme 幣,DeSci 領域其實不乏炒作機會。
原文作者:0xFacai
轉載來源:blockbeats
BIO 生態DeSci DAO
BIO 是一個生物DAO 網絡,每個生物DAO 都專注於開發特定科學領域的研究和產品,目前,BIO 網路由八個不同的科學社群組成,專注於長壽、女性健康、神經退化性疾病和合成生物學等領域。關於BIO Protocol 的背景及機制,本文不再過多贅述。
延伸閱讀:幣安 Launchpool 挖礦教學
初始DeSci DAO
初始DeSci DAO 是在BIO Protocol 從Molecule 分離出來前便已成立的DeSci DAO 組織,目前有7 個。在BIO Protocol 成立後,這些DAO 組織首先被納入BIO 網路中。在先前的BIO Genesis Event 中,用戶也必須透過使用這些DAO 組織的代幣兌換BIO 代幣,因此這些DAO 代幣也是BIO 網路資產的組成部分之一。
VitaDAO:在長壽科學領域獲得500 多萬美元的資金,是輝瑞創投部門和Balaji Srinivasan 支持的DeSci 去中心化科學組織,與紐卡斯爾大學合作。值得注意的是,VitaDAO 是「元老中的元老」,是DeSci 鼻祖、BIO 協議之母Molecule 的首個DeSci DAO,專注於長壽領域的研究。目前的BIO Protocol 協會也是由VitaDAO 主要成員創立的瑞士非營利組織。
HairDAO:針對脫髮;DAO 擁有專利和消費產品Follicool。
CerebrumDAO:促進大腦健康,籌集了150 多萬美元,與Fission Pharma 達成協議,以解決神經退化性疾病中的粒線體功能障礙。
ValleyDAO:專注於合成生物學,籌集了200 多萬美元,並與倫敦帝國學院合作。
AthenaDAO:促進女性健康研發,為轉化研究提供50 萬美元資金,有14 項智慧財產權交易待定。
CryoDAO:促進低溫學領域的發展,為該領域籌集了300 多萬美元,與牛津低溫技術和高級神經生物科學建立了計畫。
PsyDAO:專注於迷幻藥物,推出了利用迷幻藥物試驗和數據的新平台OPSY。
第一批Launchpad DAO
BIO Protocol 最近宣布了上線後的首批Launchpad DAO,這些DAO 透過BIO 平台的Launchpad 機制進行競標啟動。其中,最早進行代幣競標的DAO 是Quantum Biology DAO,競標活動已於12 月17 日結束,期間競價十分火熱,起拍價格一度超出原始標價10 餘倍之多。
Long COVID Labs:加速治癒1 億多名Long COVID 患者。創辦人為Rohan Dixit,前史丹佛大學神經科學家、醫療保健企業家和Long COVID 倖存者。
Quantum Biology DAO:製造量子顯微鏡以推進生物研究。創辦人為Clarice D. Aiello(麻省理工學院博士、世界領先的量子生物學科學家)和Geoff Anders(Leverage Research 執行董事)。
Curetopia(罕見疾病):透過團結家庭和患者社群來解決價值1 萬多美元的罕見疾病領域。創辦人為Ethan Perlstein,哈佛大學博士、企業家和Y-Combinator 校友。
BIO 系meme AI DAO
除了嚴肅的科學研究DAO 組織外,BIO 團隊和社群也在DeSci DAO 之外進行了有趣的DeSci 實驗,並成功為DeSci 領域帶來了大量的關注。
RIF/URO
Pump.Science 是BIO Protocol 在今年的Token 2049 的Solana Breakpoint 大會上推出的一個meme 發幣平台,玩家可以購買代表藥物的meme 代幣,參與藥物效果的預測和實驗數據的交易。而DEVCON 曼谷後RIF/URO 的暴漲也是點燃DeSci 領域的直接導火線,在過去較長一段時間被市場視為DeSci 領域的炒作龍頭。
DRUGS
DRUGS(Big Pharmai)又被稱為「小BIO」,是BIO Protocol 生態的「親兒子」。 DRUGS 旨在顛覆傳統大型醫療藥物公司的壟斷商業模式,該計畫自發起之初便得到BIO 生態的廣受支持,包括Pump Science、其他BIO 系DeSci DAO 以及BIO 聯創Paul 本人。
相關閱讀:《DRUGS 的500 倍造富神話,掀起daos.fun 打新熱潮》
GIRLE/BABY
GIRLE 和BABY 則是BIO 生態中AthenaDAO 分別在Solana DAOs.fun 平台和Base 鏈上發行的AI DAO 和meme 代幣,二者皆在支持女性生育領域的科學研究。
其中,GIRLE 旨在透過AI 和Web3 用代幣賦能生育的未來,團隊近期正在進行勝肽細胞修復的相關實驗,測試勝肽對細胞的影響,並即將推出相關實驗代幣。而在其官網則還可以看到DAO 國庫中的其他代幣持股。
BIO 生態IPT
IPT 是由Molecule Catalyst 平台首創的智慧財產權代幣,代表對產生的科研IP 的部分治理權。這些代幣讓持有者有機會直接參與研究的開發、決策和未來方向。每個BioDAO 通常持有一個IP 代幣組合,代表與BioDAO 的特定科學研究領域相關的智慧財產權。目前,最受認可的IPT 是VitaDAO 開發並擁有的IPT VitaRNA 和VITA-FAST。
IPT VitaRNA VITA-FAST
VitaRNA 是Artan Bio 的IPT,這是一個基因治療項目,籌集資金超30 萬美元。 Artan Bio 正在探索有助於解決與老化相關的遺傳因素的有前途的基因療法領域。該公司的方法旨在開發可能抑制導致衰老的突變的治療候選者。 Artan Bio 由兩名企業家領導,他們先前將藥物開發平台推進到人體臨床試驗中。
VITA-FAST 則是Viktor Korolchuk 實驗室的IPT,同樣成功籌集了超30 萬美元。 VITA-FAST 專注於增強自噬的藥物的研究,自噬是內置在我們身體細胞中的天然「垃圾處理」,可以消除不必要的蛋白質堆積。
OVARIA
OVARIA 是AthenaDAO 與Gero 合作推出的IPT。 Gero 是一家使用人工智慧進行標靶和藥物發現的生物技術公司,AthenaDAO 與Gero 合作,旨在徹底改變卵巢老化的治療環境,在目前有限的領域提供治療潛力。 AthenaDAO 將使用他們的平台識別預計多達10 個卵巢老化的新靶點,這些試驗結果有望推遲更年期並減少其與健康相關的後果。
競爭對手 相關meme
除了BIO 系相關標的外,生態熱度也同樣擴展到DeSci 的其他領域。
RSC
Research Hub 是由Coinbase CEO Brain Armstrong 創立的DeSci 項目,其使命是加快科學研究的腳步。透過製作現代化的行動和網路應用程序,讓人們可以以更有效的方式進行科學研究。
在ResearchHub 平台內,研究論文按研究領域儲存並分組在「中心」中。個人中心基本上將在重點領域內作為現場期刊,在投票率很高的貼文中。 (即論文及其相關的摘要和討論)移動到每個中心的頂部。
Scihub
Scihub 靈感源自全世界最大的免費論文下載中心Sci-hub,其因開源面臨法律問題,平台僅靠捐贈維持。 0xAA(@0xAA_Science) 是該代幣的TOP1 持有者,目前持有總量22% 的代幣,他表示會將20% 代幣捐贈給SciHub 的經營者,表示對其事業和平台發展的支持。
目前,BIO Protocol 已公佈了2025 年路線圖,包括:
BIO 代幣將於1 月3 日在以太坊主網上進行TGE;
BIO 代幣將上線Solana 和Base 網路;
新的BioDAO 啟動;
BIO/BioDAO 流動性池;
新的BIO Launchpad 正式上線。
隨著BIO 代幣上線Binance,DeSci 領域或許又將迎來新一波熱潮。
免責聲明:文章中的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平台無關。用戶不應以本文作為投資決策的參考。
您也可能喜歡
華爾街研報:「川普交易」分三階段演變,選後首波行情已告段落
輝達有意在台灣設立海外總部!蔣萬安:全力爭取落腳北市
不只是迷因幣,看好 PENGU 未來發展的三個理由
俄羅斯宣布 10 地區禁止挖礦直到 2031 年,怕電網被榨乾